對於低強度運動,例如舉啞鈴、做瑜伽、緩步跑等,可以佩戴口罩,並緊記和其他人保持2至3米距離,因飛沫的噴射距離約2至3米,若能夠保持足夠的距離,會比較安全。但若然運動強度較大,例如是跑步和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身體需要大量新鮮空氣,佩戴口罩會阻礙呼吸,很易會吸入剛呼出體外的二氧化碳,這對心肺功能會造成影響,或會令血含氧量低於標準。血含氧量太低很容易會暈眩,並增加跌倒受傷的風險。此外,做運動有機會令口罩功能失效。原因是戴口罩時的呼吸會較為急促,噴出來的氣體會帶有水份,令口罩濕透,有機會影響中層的過濾作用,降低外科口罩功能。另外,在劇烈運動時可能因感覺口罩不舒服,未洗手的情況下就調整口罩,這樣有機會令病毒進入體內。
至於不少運動員也會佩戴專用訓練口罩(低氧訓練)口罩,大家要留意功能與外科口罩完全不一樣。這種口罩的設計是局限每次呼吸時空氣的流通量,因此在同一運動強度下身體承受的負荷較大,換言之,心臟和肺臟的壓力也較大。最近,坊間流傳聲稱最新研發的「呼吸過濾訓練面罩」可以過濾99%以上PFE 0.1um的懸浮粒子、致敏原和細菌,防止在運動時吸入污染物及細菌,保障呼吸系統健康。但亦需要留意這些面罩跟外科口罩一樣會阻礙呼吸,較適合平日有運動習慣的年輕人,但需要降低運動量以作適應。但對一些年紀較大,或冠心病患者,可能會對身體構成危險。最近不少朋友會選擇郊外或空曠的地方跑步,因為人少的空間相對安全,可以不佩戴口罩。但筆者建議大家需緊記遵守「安全距離」。較早前曾提及到「安全距離」,究竟在不同情況是否一樣呢?荷蘭燕豪芬理工大學空氣力學專家 Bert Blocken 做了一個研究一個人呼吸所噴出的飛沬,除了在身邊漂浮之外,人體移動時向身後產生的氣流,將會令飛沬直接灑在身後的人身上。從電腦模擬的飛沬噴射狀況來看,在高速的運動上,飛沬影響的範圍將大幅增加。透過電腦模擬得到的結果,高速跑步以及低速踩單車的飛沬影響範圍為身後的 10 米,而高速踩單車的影響距離更為身後 20 米。此研究是以空氣力學並非醫學的角度來判斷前後兩人之間的距離,但具有相當參考價值。筆者相信戶外人少地方跑步仍然安全,但最後好保持更遠的距離。
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家中運動是最安全,亦可以響應醫學界提倡留在家中的呼籲。保護自己,亦保護他人。簡單一張瑜伽墊或健身墊,沒有任何健身器械,跟着網上的運動短片,因應個人不同需要,在疫情間亦可以輕鬆留在家中繼續鍛鍊身體。
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