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醫心事

心房纖顫患者易患中風 應予以正視盡快求診

成人一般正常心率是每分鐘跳動60至100下,如果跳得太快或是太慢,一律統稱為心律不正。別以為只是多跳或少跳幾下並不礙事,聖保祿醫院心臟科專科陳智彬醫生指出,心律不正問題若然不加理會,長遠來說會影響心臟結構,甚至增加中風或是心臟衰竭的風險,絕對不容忽視。

更多

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必要知道的幾件事

隨着人口老齡化和現代生活方式改變,愈來愈多人患有冠狀動脈疾病,部分需要接受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不過有病人卻以為做完手術後,身體已回復健康,毋須再接受任何治療。心臟科專科曾振峯醫生指出,冠心病患者接受過「通波仔」手術後,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藉此減低血栓及併發症風險。

更多

強化下肢肌肉減關節炎症狀 人工關節可用廿年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預防關節炎引起的症狀,但搞清楚關節炎的成因是什麼才是重要。骨科專科醫生麥仲寅稱膝關節炎的風險因素包括體重過重、創傷以及從事勞力工作。關節炎的治療上,麥醫生認為輕微的症狀可以透過保守療法治療,例如適度運動鍛鍊肌肉及保持關節靈活度、減輕負重、物理治療以及藥物治療等舒緩。在病情持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下,人工關節置換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更多

做少這件事足以毀掉你的旅行

復常之後,市民報復式外遊活動一浪接浪,誓要追回失落了三年的快樂時光。不過行程過於緊密豐富,身體是否能承受得起呢?醫生提醒,活動量突然暴增有可能引發膝關節炎,隨時毀掉整個美麗假期,所以旅遊亦應量力而為,亦要做足準備功夫。

更多

【中風有先兆?】早發現小中風免終身殘障 以「談笑用兵」自我檢測小中風危機

你知道什麼是小中風?小中風症狀有甚麼?相信大家都知一旦中風,得把握「黃金三小時」搶救。實在,人人都有機會中風,不然怎會每年10月29日定為世界中風日,提醒我們要注意健康。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蔡德康以多年臨床經驗表示,中風個案不少,每次案例則要視乎腦部受影響的位置及有多嚴重,所導致的問題亦有不同。

更多

高血壓可致心臟衰竭 風險不能忽視

都市人常因為高血壓沒有症狀或者症狀不明顯, 容易忽略而耽誤診斷和錯過治療黃金機會。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堅燕強調高血壓問題絕對需要盡早預防,及早正視和求醫及治療,減少因長期高血壓引發各種嚴重疾病的機會,包括心臟衰竭,突發心臟病等。這些重病不但大大影響生活質素,若不加理會,增加如心跳紊亂等突發性風險,甚至有猝死的危險。

更多

後腳跟「卜」一聲或阿基里斯腱撕裂 骨科醫生提醒運動前做足熱身

不少人愛做運動,但稍一不慎,隨時有受傷風險,像是「拗柴」、十字韌帶斷裂、阿基里斯腱發炎和撕裂等。骨科專科醫生戴希恩表示,早前接獲不少滑雪後膝蓋十字韌帶斷裂的個案,而跑步、踢足球等導致俗稱「拗柴」的足踝扭傷、阿基里斯腱發炎和撕裂的情況亦時有發生。需要跳躍的運動則相對容易令阿基里斯腱受傷,戴醫生提醒,運動前後必須做足熱身,平日多訓練平衡力和四頭肌,以減低受傷機會,一旦感到足踝痛楚,應避免做運動,並盡快尋求醫生意見。
足踝關節是運動受傷的常見部位之一,骨科專科醫生戴希恩表示,足踝即是腳眼位置,以跑步為例,患者較易出現足踝壓力性骨折,尤其發生在前腳掌,亦有不少患者出現足踝軟組織受傷,如跟腱發炎、韌帶扭傷即俗稱「拗柴」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