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內科屈詩曼醫生認為預防勝於治療,高風險人士定期檢查血糖及注意飲食習慣,有助延緩糖尿病出現。

 

本港居民大約每10位就有一位患有糖尿病,不要以為糖尿病是小事,若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致中風、心臟病、糖尿眼等併發症。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內科屈詩曼醫生指出,注意飲食、體重管理及運動,是預防糖尿病的不二法門,不過隨着科技發展,近年來治療糖尿病的方案愈來愈多,醫生可應不同病人需要,訂製合適的治療方案,令病情得以有效控制。

一型及二型糖尿病各有不同

糖尿病主要分成一型及二型兩種,屈醫生表示,兩者主要靠病因來分辨。「一型糖尿病的病人主要因為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而產生了一些抗體,令胰臟?發炎甚至導致細胞壞死,完全喪失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而演變成糖尿病。一型糖尿病的病人一般比較年輕,通常四十歲以下發病,病徵也來得比較急,一般會出現肚痛、嘔吐、氣促甚至昏迷等症狀,送到醫院時已發現血糖很高,要及時使用處方藥物來處理。

不過大部分糖尿病病人,都不是一型糖尿病,九成患者是二型糖尿病。這類病人通常年紀大一點,病因最主要有三個:第一是遺傳,第二可能是肥胖,令到身體對於胰島素的反應下降,第三是年紀大而令胰臟機能退化。二型糖尿病病徵比較輕微,包括口渴、小便頻密、胃口增加同時卻體重下降、容易疲倦等,大部分病人甚至沒有病徵,是做身體檢查發現血糖高才得知的。」

測試血糖水平決定用藥

一型糖尿病發生較為突然,目前沒有任何預防方法,並且一定要依靠注射胰島素來控制病情,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屈醫生指出,二型糖尿病反而能夠及早預防,「如果生活習慣上注意一點,即是留意體重管理、運動及健康飲食,是有機會減低糖尿病發生風險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康飲食習慣,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不可以過量,多做運動亦可令胰臟的負荷沒有那麼重,尤其是本身有家族遺傳史的,對於身型較肥的人士,就更要特別留意。」當然如果真的去到控制得不好的情況之下,二型糖尿病的病人亦無可避免要用到藥物,「主要是要測試血糖的水平,舉例說年輕病人糖化血濃素(HbA1c)低於6,年長病人糖化血濃素低於8,屬於可以接受的範圍,如果控制不到在以上理想的範圍,就要採用藥物來幫忙。通常一線治療方法是採用口服降糖藥物,有部分新型藥物,更可以減低病人患上中風及心臟病的風險,甚至可以保護腎臟,所以醫生會應不同病人的個別情況選擇藥物,但如果病人有其他病症,未能承受口服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就可能會選擇打針。」

不同針劑選擇切合病人需要

目前針劑藥物主要有兩種,一是胰島素,二是GLP-1,[屈醫生解釋,(加普通胰島素的內容) 近年歐美及亞洲多地已陸續引入不同濃度的長效胰島素,並廣泛使用,但在本港,某些濃縮胰島素只有私家及診所供應,公立醫院仍未將之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加濃縮胰島內容) 屈醫生表示,「現時公立醫院有不同胰島素種類,可因應其產生藥效所需時間和持續性分為短效和長效,尤其是一型糖尿病的病人每天需要注射四針胰島素,超長效的胰島素只需一星期一針,對於他們來說是多一個選擇。」後者主要是GLP-1減低病人的胃口和食慾。」]

不過預防勝於治療,屈醫生提醒,如果有糖尿病的風險,包括有家族性遺傳、年紀大、血壓高、肥胖,甚至曾患妊娠糖尿病的,除了注意飲食習慣,還要定期檢查血糖,一旦有血糖過高的情況,就要盡快請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