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病科專科醫生羅學敬醫生提醒,慢性腎病分為5期,若不及早發現腎功能下降,又或是出現蛋白尿情況嚴重,會導致膽固醇偏高,必須透過藥物嚴控「壞膽」水平。
腎病分5期 及早發現 避免問題病惡化
羅醫生解釋,慢性腎病共分5期,正常人的腎小球過濾率為90 至 120;不過,即使是90,若在檢查後發現腎臟有損傷,例如從超聲波檢查中有水囊或驗尿時發現蛋白尿,都會列作腎病第一期。
當腎小球過濾率為60至89,屬第二期。羅醫生提醒,第一、二期腎病並沒有明顯徵狀,除非患者本身出現其他問題,例如腎功能受損的成因之一是血壓高,患者或會出現頭痛;如成因是糖尿病,患者會口乾、小便頻繁;至於成因是腎小球炎,或會出現小便有泡。
當腎小球過濾率下降至30至59,已屬第三期,患者或會夜尿頻繁,又因尿毒高,影響紅血球製造,出現貧血、乏力等。
若腎小球過濾率15至29,則列為第四期,腎臟除幫助身體排走毒素,也會排出多餘水分。如功能受損,會導致腳腫、呼吸困難等;至於過濾率僅餘15以下,屬第五期,若過濾率低於10便需要洗腎。
蛋白尿嚴重致膽固醇偏高 藥物嚴控「壞膽」
「如蛋白尿嚴重,會導致膽固醇偏高。根據歐洲方面指引,當腎病進入第三期,壞膽固醇(LDL)需控制在1.8 mmol/L以下,以及50%降幅;如屬第四及五期,則更要嚴控在1.4 mmol/L以下,以及50%降幅。」
羅醫生表示,要有效降低膽固醇,單靠戒口的效果十分有限,一般都需要以藥物治療,如口服的他汀類藥物,甚至需要用上皮下注射的PCSK9抑制劑,用作降低壞膽固醇,部分人對前者會出現肌肉疼痛或肝酵素高等副作用;後者副作用較少(包括傷風類症狀等),而且研究顯示降膽固醇效果良好,但價錢較高。
腎衰竭末期病人 患心腦血管疾病普遍
他續指出,腎臟的另一功能是為身體製造荷爾蒙,如功能受損,會影響鈣和磷的新陳代謝,造成過量鈣磷沉積在血管壁,繼而增加粥樣斑塊病變及血管收窄的風險。「臨牀上不難看到腎衰竭末期的患者,心臟或腦部血管栓塞情況都相當普遍。」
如果不幸患上腎病,兼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治療方面有何對策呢?羅醫生強調,對付膽固醇外,高劑量的他汀類藥物也有降低尿蛋白,緩減腎衰退情况的效用。此外,血管張力素轉化抑制劑(ACEI)或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RB)藥物也有用作保護腎臟及減低尿蛋白。如腎小球發炎,則會採用免疫系統藥如類固醇,這有機會影響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水平,醫生會因應患者個別情況處方其他藥物以減輕副作用。
護腎5大注意
羅醫生建議,護腎有以下5大注意事項:
1. 身體檢查:因早期腎病無病徵,故建議每年進行身體檢查,是最佳的護腎方法之一。
2. 家族病史:要留意家族是否有腎病病史,如有遺傳性的多囊腎,能夠及早發現,可增治療成效。
3. 多飲水:腎功能正常者,建議每日飲8杯水。
4. 多觀察小便:若小便有血或泡泡,這或是蛋白尿先兆,及早求醫。
5. 慎選用藥:如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或個別中藥,會影響腎臟,需多加留意,勤做檢查。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MAT-HK-2200526-1.0 (06/2022)
參考資料:
- Leung CB, et al. Kidney Int Suppl (2011). 2015;5(1):33-38.
- Chen S, et al. Rev Diabet Stud. 2013;10:88-100.
- Goldberg I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1;86(3):965-971.
- Bauer C,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08;19:844-846.
- Lee AM,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7;32:1517-1524.
- Kidney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s. 2013;3:5-14.
- Mach F, et al. Eur Heart J. 2019;0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