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慢性病都須以藥物控制,對糖友(糖尿病患者)而言,聯合用不同的藥物治療或轉藥也很常見,例如由口服降血糖藥物轉為腸泌素或混合胰島素注射,以達到控制血糖水平的最佳效果。糖友應聽從醫生指示,配合適當飲食及運動,令血糖回落至比較理想指標,從而有機會調低藥物的服用。

診斷初期的糖友要控制血糖水平,首先是控制飲食,因為進食的食物是影響血糖升幅及波動的主要因素,所以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醣質攝取十分重要,糖友應改變飲食習慣,例如挑選吃高纖維麵包,少吃精製米或轉吃溝米(精製米混合糙米)。愛喝中式老火湯的糖友尤其要注意,湯料如薯仔、粟米、紅棗、蓮藕含豐富醣質,溶在湯裏會更容易被吸收,令血糖飇升;飲食以外,適量運動可以幫助減輕體重,也可以加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有助控制餐後血糖水平。

 

注射式直接補充胰島素

若糖尿病患者做足以上措施仍未能令血糖達至理想指標,即糖化血紅素回落至 7% 以下,醫生大多會處方口服藥物;而對病齡長、胰臟功能轉差的糖友,醫生可能會處方注射式胰島素,直接為患者補充胰島素。事實上,由於初期糖尿病並無明顯病徵,直至出現症狀如口渴、尿頻等,很多時候確診時病情已步入中後期,必須用藥以求在最短時間內令血糖回落,使胰臟得到充份休息,或可修復部分胰島素的分泌功能。 因此,一些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士,應定期做身體檢查,監測糖化血紅素,有助及時發現病情,盡早醫治。

高血糖不一定有病徵,但仍可引發嚴重併發症,例如患上腎功能衰竭及心血管疾病,最可怕是大多數二型糖尿病人最終因嚴重併發症引致死亡。治療糖尿病的最終目標是減低併發症的風險,首要控制好空腹及餐後血糖,尤期後者,所以無論口服或「打針」,都應在餐前用藥,以發揮最大藥效。醫生在處方藥物時,會考慮患者不同的因素,包括生活、飲食習慣,還有身體狀況等等,以調校藥物種類、用藥時間和份量,可說是「度身定做」。

 

混合藥物相輔相成

例如針對肥胖患者,病情若屬初期,醫生可能會處方口服藥物二甲雙胍 (Metformin) SGLT2 抑製劑,或使用 GLP-1 受體激動劑腸泌素注射;病情較重的,亦可混合採用腸泌素和長效胰島素。腸泌素可以幫助胰臟快速準備胰島素分泌,促進胰臟和肝臟的聯繫,抑制肝臟分解葡萄糖進入血液,減慢胃部排空,從而有效減慢腸臟吸收,增加飽肚的感覺,達到控制血糖和減磅的效果。如有需要配合胰島素可相輔相成,若一段時間後血糖水平有改善,可能有機會減藥或轉用口服藥。

又例如一直用口服藥或病齡長的患者,若一般治療未見成效,或胰臟機能已轉差,醫生可能會為他們加入長效胰島素。不少糖友因怕打針而抗拒注射胰島素,醫生需耐心解釋,讓他們明白若血糖失控,患併發症的機會便大增,不但影響生活質素,更有致命風險。糖尿病併發症大致可分為小血管疾病(糖尿眼、糖尿腎、神經線病變)和大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缺血性中風),而糖友心臟病發的機會比正常人高 2 3 倍。現時胰島素注射筆針頭幼小,操作簡單,比起舊式胰島素方便得多。若糖友血糖控制欠佳,應盡早與醫生相討適合你的治療方案。

 

This feed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MAT-HK-2200418-1.0-0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