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心臟病

心房顫動引爆中風危機 調節心律可降風險

不時聽到心房顫動這個詞語,大家可能未必聯想到,其實是心律不正的疾病之一,例如常常莫名感到心跳加快,或者時快時慢,有時還感覺暈眩、全身乏力……而這些症狀有機會是出現心房顫動的警號!

心臟專科陸毅康醫生提醒,心房顫動(又稱房顫、心房纖維性顫動)患者中風及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但有許多患者卻不自知!及早診斷並配合正確的藥物及手術,能有效減慢心跳速度,部分患者的心律更可回復正常,減輕不適並降低中風風險。

更多

新冠肺炎肆虐下的運動取捨

健身室內空氣不流通,倘有受感染者沒戴口罩而又咳嗽,便有被「播毒」的風險。此外,受感染者手上可能沾有病毒,觸摸健身器械後,病毒有機會殘留在器械表面,所以健身人士最好帶上手套、並先消毒器械才開始使用 ,用後切勿觸摸眼和口鼻,而且必須徹底清潔雙手。

更多

新冠肺炎誘發心臟病? 善用藥物穩定粥樣斑塊 長期抗疫貼士:避免過份憂慮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下稱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或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構成健康風險,更令人擔心誘發心臟病。美國心臟病學會最近發表臨床報告探討新冠肺炎對心臟的影響,指出四成確診住院患者患有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部分患者出現心律不齊或急性心臟損傷,甚至誘發成心肌炎。首次報告的死亡男性亦是死於急性呼吸窘迫、心力衰竭和心臟驟停[1] 。雖然新冠肺炎會否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影響,仍有待進一步肯定,但心血管疾病患者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出現嚴重併發症以至死亡的風險相對較高。

更多

壓力、情緒殺傷力大 引致心律不正 護心Tips:管理好情緒

不難察覺當人處於精神緊張、驚恐或極度興奮時,身體便會產生連串生理變化和反應,切勿小覷這些反應!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醫生表示,無論是正面或負面情緒,都會影響心臟跳動的頻率(心率)與節奏(心律)。不少研究已證實,心臟與大腦間的神經系統有着緊密的聯繫,一旦長期處於壓力和負面情緒狀態,有可能引致心律不正。因此管理好情緒,同樣是護心不可或缺的一環。

更多

通波仔手術後無後顧之憂? 冠心病者需建立健康生活 護心漫長旅程的開始

提起治療冠心病,十居其九的人都即時聯想起「通波仔」或「搭橋」手術。通波仔和搭橋是一個俗稱,前者的學名是「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後者的學名為「血管繞道手術」。不少人誤以為做完通波仔手術後心臟問題便可以無後顧之憂,甚至一了百了,事實卻非如此。心臟專科醫生陸毅康醫生表示,對冠心病病人來說,手術後才是病人護心、追求健康這趟漫長旅程的開始!

更多

職業司機心臟病高危一族

【明報專訊】城門隧道公路昨有小巴翻側,有乘客目睹司機意外前疑已昏迷。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出,如有人突然昏迷,很大可能是心臟病發,而職業司機屬心臟病發的高危一族,應定期檢查身體,令自己及乘客多一個保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