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引爆中風危機 調節心律可降風險
不時聽到心房顫動這個詞語,大家可能未必聯想到,其實是心律不正的疾病之一,例如常常莫名感到心跳加快,或者時快時慢,有時還感覺暈眩、全身乏力……而這些症狀有機會是出現心房顫動的警號!
心臟專科陸毅康醫生提醒,心房顫動(又稱房顫、心房纖維性顫動)患者中風及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但有許多患者卻不自知!及早診斷並配合正確的藥物及手術,能有效減慢心跳速度,部分患者的心律更可回復正常,減輕不適並降低中風風險。
更多不時聽到心房顫動這個詞語,大家可能未必聯想到,其實是心律不正的疾病之一,例如常常莫名感到心跳加快,或者時快時慢,有時還感覺暈眩、全身乏力……而這些症狀有機會是出現心房顫動的警號!
心臟專科陸毅康醫生提醒,心房顫動(又稱房顫、心房纖維性顫動)患者中風及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但有許多患者卻不自知!及早診斷並配合正確的藥物及手術,能有效減慢心跳速度,部分患者的心律更可回復正常,減輕不適並降低中風風險。
更多繼上集搜查出微蛋白尿、腎病與心臟病關係密切,Carmen與詩詩繼續努力「緝凶」回答《心事直播》觀眾各種心臟科疑難。今集提提大家原來心臟病另一「原凶」壞膽固醇的安全標準更新了……
更多很多人都知道肥胖會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機會,莫非瘦人便可以遠離「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心臟病等的風險?香港浸信會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黃民樂醫生指,單從體型、外觀無法知道是否已患上三高,要避免三高偷偷來襲,建議踏入30歲後、無論肥瘦都應該進行身體檢查,盡早防範心血管疾病的出現。
更多【明報專訊】謝鴻發表示,在各種心臟病中,以冠心病的死亡率最高。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2017年本港有3323名男性死於心臟病,當中冠心病約佔68%。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