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糖尿病是小事,若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致中風、心臟病、糖尿眼等併發症! 本港大概每10位就有一位患有糖尿病,當中每八人便有一位更要每日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他們最擔心是用藥後出現低血糖副作用,不過歐美及亞洲等地,近年紛紛引入長效不同濃度的胰島素,究竟不同的治療方案適合哪些患者? 香港又有否提供?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李智豪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
現時本港90%病人屬2型糖尿病,因其體內胰島素發生阻抗或分泌不足,令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而留在血液中而導致血糖上升,病人需服藥,甚至注射胰島素來穩定血糖水平,至於1型糖尿病人,由於病者身體無法製造胰島素,因此就必須注射胰島素。
患糖尿年期愈長 打胰島素機會愈高
現時市面有各式各類口服藥,為何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島素? 李醫生解釋,當病人患糖尿病的年期愈長,其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便會逐漸下降,若他們服用口服藥後,仍無法將糖化血紅素 (HbA1c)控制至理想水平,便應要開始接受胰島素治療。
歐美、內地、台灣、澳門陸續引入長效不同濃度的胰島素
近年歐美及亞洲多地已陸續引入長效不同濃度的胰島素,並廣泛使用,但在本港,某些濃度胰島素只有私家及診所供應,公立醫院仍未將之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李醫生表示,現時公立醫院有不同胰島素種類,可因應其產生藥效所需時間和持續性分為速效、短效、中長效、混合型和長效,病人注射後,有機會出現低血糖的症狀,例如飢餓、心跳加速、出冷汗、頭暈、精神不集中、視力模糊、嘔心、疲倦、頭痛等,尤其在半夜發生而未能即時處理,更可引致嚴重後果。過去曾有病人因擔心半夜血糖急降,索性臨睡前大量進食小食以提高血糖水準,但李醫生認為這是本末倒置,反而更難控制好血糖。
1型糖尿病人、腎功能不佳、長者尤需要更多不同的治療方案
其實不同濃度的胰島素有不同的特質,而不同的病人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案,李醫生解釋:「1型糖尿病人、腎功能不佳等病人尤其需要更多不同的選擇,因為此類病人較容易出現低血糖,另外,如獨居長者一旦出現低血糖,家中未必有人即時協助,或腦退化症病人也未必意識自己低血糖,隨時可造成危險,因此為他們選擇胰島素治療方案時需要有更多的考慮。」
胰島素阻抗大、重磅患者可以選擇的治療方案
不同濃度的胰島素在病人施打同樣的劑量時注射的容量也不同,對於需要施打高劑量的病人,醫生在選擇胰島素時考慮會更多,李醫生解釋:「由於長效高濃度胰島素濃度較高,因此相對要注射的容量會較小,對於需要接受高劑量胰島素的病人例如胰島素阻抗較大或體重較重者有利。」
曾經中風、手腦協調較差患者未必適合
不過有些患者注射不同濃度胰島素需要注意一點,李醫生解釋,病人必須使用指定注射筆來注射,對曾經中風、手腦協調能力較差和長者等可能有困難。不過他認為在公私營協作下,部分公院病人會被轉介到私營醫院接受治療,他們同時亦會在公院覆診,因此引入不同類型的胰島素,可讓病人多一個選擇。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MAT-HK-2300764-1.0-10/2023
相關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