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運動後猝死 或與隱性心臟病有關
隨著港隊在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屢創佳續,全城掀起一股運動熱潮。然而,近年出現不少年輕人在運動時猝死的個案,即使是運動健將,也難逃厄運。大部分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心臟科專科醫生黃民樂提醒,年輕人猝死多與隱性心臟病有關,患者日常生活並無特別病徵,難以察覺1;高風險人士應定期心臟檢查,如心臟超聲波、運動心電圖等1, 2,以便及早獲得適切診斷和治療,減低因心臟問題而猝死的機會3。
更多隨著港隊在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屢創佳續,全城掀起一股運動熱潮。然而,近年出現不少年輕人在運動時猝死的個案,即使是運動健將,也難逃厄運。大部分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心臟科專科醫生黃民樂提醒,年輕人猝死多與隱性心臟病有關,患者日常生活並無特別病徵,難以察覺1;高風險人士應定期心臟檢查,如心臟超聲波、運動心電圖等1, 2,以便及早獲得適切診斷和治療,減低因心臟問題而猝死的機會3。
更多主動脈瓣狹窄是常見的心瓣膜問題,隨著年紀愈大,發病率便愈高(1)。心臟科專科醫生徐城烽指出,若出現疲累、氣促、胸口翳悶等症狀,病情便已達嚴重級別,若不治理,兩年存活率恐怕只僅剩餘五成。
更多猝死,令人防不勝防?!事實上,香港時有發生運動期間昏迷猝死的意外,當中更不乏年輕人,懷疑因心臟病或隱疾所致!究竟猝死是否真的毫無徵兆呢?養和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醫生強調,若曾出現以下5個警號,務必提高警覺,及早檢查治療,減猝死風險。即使健康正常人士,年過40歲也應定期進行身體和心臟檢查,加強護心。
更多【明報專訊】正值青壯年男士猝死的新聞常有聽聞,上月有26歲港隊泳手杜敬謙於訓練時離世,本月則有36歲男社工家中暈倒猝死。有報道指,男社工曾表示胃部不適,不排除他誤將心絞痛當作胃痛,最後因冠心病致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