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張偉成提醒,微蛋白尿既是腎病的先兆,又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以至死亡的風險。市民應定期驗尿,及早確診及治理,病情有望逆轉。
腎小球有如一個筲箕,一旦受損,就會出現疏窿,血液中的蛋白質會流入尿液中,形成微蛋白尿或蛋白尿3。如何定義微蛋白尿及蛋白尿?張醫生表示,每天的尿蛋白水平達每天30至300毫克即為微蛋白尿,每天超過300毫克則是蛋白尿(或大蛋白尿)4。
病徵不明顯 靠檢測確診
要確診微蛋白尿,就要靠檢測。張醫生說:「大部分微蛋白尿患者也沒有病徵,只有少數人的小便有泡(尤其早上)。以往會進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但過程較麻煩,現時普遍採用的檢查只需收集一次小便便可,以早上第一泡尿液為最佳,既簡單又方便。為求結果精準,如呈陽性,可再於三至六個月內進行兩次檢查,如當中兩次呈陽性反應,即可確診為微蛋白尿。」
別輕視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為高危
與微蛋白尿相關的風險因素有高血壓與糖尿病5,6;發燒、做劇烈運動後、進食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等,亦有可能出現短暫蛋白尿情況6,7。
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是微蛋白尿的高危族群,張醫生解釋:「這與其背後長期的血管破壞及血管內皮細胞損耗有關。以糖尿病為例,出現蛋白尿代表腎小球開始受損。其實,高血糖不會只針對破壞某一器官,而是帶來全身性的破壞,當腎小球受損,其他如糖尿眼、心血管的破壞會陸續出現。」
然而,即使沒有出現高血壓或高血糖問題,亦有機會患微蛋白尿。「根據美國研究,在沒有出現高血壓或高血糖問題的人口當中有5.1%是微蛋白尿患者(微白蛋白/肌酸酐比值介於30-299 mg/g)8。高血壓人士有16%為微蛋白尿患者;糖尿病病人則有28.8%8。」
微蛋白尿持續出現,雖不代表腎功能轉差,但已敲響早期腎功能受損的警號,同時大幅增加患上各類心腦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風險,情況值得關注。「數據指出,相比微白蛋白/肌酸酐比值低於中位數的患者,數值相等或高於中位數的微蛋白尿者,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提高近兩倍9。年長的糖尿病病人出現微蛋白尿,總死亡率會增加97%10;若發展成蛋白尿,其死亡率更增加三倍多10!」故此,張醫生建議高危族群應定期接受相關檢查,盡早識別自己是否患者。
藥物助逆轉病情 減多種疾病及死亡風險
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應盡快透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減低患心臟病、中風、慢性腎病以至死亡的機會。「常用的藥物包括ACEI及ARB兩種血壓藥。研究發現, ACEI能有效降低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風險達六成11,34%二型糖尿病患者服用ARB後微蛋白尿情況得以逆轉,回復正常11。在臨牀應用上,ACEI 能減少全因死亡率,若病患對ACEI 產生不良反應則可轉用ARB。患有末期器官衰竭的病人皆可服用這兩種藥物來控制病情12。」
由於它們是降血壓藥物,若病人服用後血壓下降,就能減少發生中風及心臟病的機會13;它們能逆轉微蛋白尿情況,避免演變成蛋白尿,令腎功能惡化速度減慢13,從而減低腎衰竭及洗腎的風險。「醫學界發現,腎功能愈差,中風及心臟病的風險就愈高;腎病病人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中風及心臟病。所以,我們在保護腎臟的同時也減低中風、心臟病及死亡的風險。」
其次,三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應嚴加控制至理想水平。「血糖要視乎病人的年齡,小朋友和青少年的糖化血紅素一般要在7.0%以下,如沒有出現血糖過低反應可把指標調至6.5%以下14;健康狀況良好的長者的糖化血紅素應少於7.5%、空腹血糖值在5.0至7.2 mmol/L之間15。血壓要維持在140/90mmHg以下15。膽固醇方面,對心血管疾病帶「極高風險」的糖尿病患者,他們的壞膽固醇應少於1.4mmol/L,帶「高風險」的病人則要少於1.8 mmol/L16。」
針對成因 加以預防
張醫生提到,不少病人都有錯誤想法,以為出現微蛋白尿,就要戒吃蛋白。「剛才說過,筲箕(即腎小球)受損,蛋白質會流出來。正如家中屋頂漏水,不下雨是否等於屋頂不會漏水?非也!根本未曾修補漏水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要針對高血壓、高血糖等成因,注意飲食及保持恆常運動,預防微蛋白尿的出現。」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MAT-HK-2000578-1.0 -12/2020
參考資料:
- . Koroshi A. Hippokratia. 2007; 11:105-7
- Abbate M, Zoja C & Remuzzi G. J Am Soc Nephrol. 2006; 17:2974-84
- Toto RD. J Clin Hypertens. 2004; 6(11 suppl 3):2-7
- Basi 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8; 31(supp; 2): S194-201
- Ali A, et al. Pak J Med Sci. 2014; 30:511-4
- Mayo Clinic. (2020). Protein in urine Causes. Retrieved 17 November 2020,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symptoms/protein-in-urine/basics/causes/sym-20050656
- Friedman AN. Am J Kidney Dis. 2004; 44:950-62
- Jones CA,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02; 39:445-59
- Ärnlöv J, et al. Circulation. 2005; 112:969-75
- Valmadrid CT,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0; 160:1093-100
- Gross J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5; 28:176-88
- Tazkarji B & Ganeshamoorthy A. Am Family Physician. 2015; 91:193-4
- Whelton PK,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8; 71:e127-e248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20; 43(suppl 1):S163-S182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20; 43(suppl 1):S152-S162
- Authors/Task Force Members; ESC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CPG); ESC National Cardiac Societies. Atherosclerosis. 2019; 290:1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