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中風

【LOVE PAPA】父親節呈獻:健康是最好的禮物

突然雙腳乏力口齒不清,曾通波仔的李生疑是腦血管問題引致中風,幸而及時送院得到適切治療,已經康復過來。病發一刻,兒子面對爸爸有口難言且力不從心,徘徊在生死邊緣,有說不出的激動!經此一役,父子倆領略健康的可貴,更珍惜三代同堂的家庭樂。

更多

【LOVE PAPA】催淚注意 爸爸你要保重身體

慶祝父親節,不外乎食個大餐,但食之前,真係要好好了解吓爸爸嘅身體狀況呀!片入面嘅姊妹,爸爸經歷小中風後不幸再中風,好彩得到及時治療,而家已經好番,可以一家人共聚天輪。
梁達智醫生同黃秉康醫生提醒大家,發生小中風後,有三成機會中風,唔少人因為病徵消失而無求醫,錯過治療機會,美國心臟協會同美國中風協會就建議,如果出現小中風,患者應該喺24小時內,服用雙重降血小板藥物,當然啦,如果本身有心血管毛病、糖尿病等等,就一定要好好控制膽固醇嘅水平喇!

更多

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自保? 嚴控血壓遠離健康威脅

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本港累計確診個案已突破一萬。有研究指出,患有某種慢性疾病的病人較易出現重症。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世界衞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四名成人男性便有一人而每五名成人女性中有一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楚山提醒,高血壓會構成全身性健康風險,市民勿輕視控制血壓的重要性,應定期量度血壓、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及定時定量服藥,有助及早發現高血壓、控制病情及預防併發症。

更多

高血壓人士注意!運動有助降血壓 醫生教你箇中竅訣

高血壓是全球常見的慢性疾病,各年齡層均受到其威脅。當血壓處於高水平,可增加中風、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若高血壓不受控制甚至會帶來致命風險。心臟科專科醫生周志康表示,運動是有效的非藥物治療,雖未必能完全取代藥物,令患者的血壓回復正常,但長遠有益身心,預防併發症出現,並有助減少所需的藥物劑量。

更多

高血壓與微蛋白尿 傷心又損腎

本地有近一成15至84歲人口患有糖尿病,但當中達半數人士並不自知患病1。另外根據衛生署2014/15人口健康調查,於15至84歲的人口當中,亦有近三成是高血壓患者,當中近一半在接受調查時才知患病2。由此可見,糖尿病及高血壓在香港相當普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