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冠心病患者成高風險群組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影響市民的衣食住行,更加令心臟病患者的健康風險增加。有研究發現,新冠肺炎容易誘發心臟病發,而且有機會令本身病情加劇惡化。本港亦有研究指出,由於患者希望避開在疫情下到醫院,以致拖延病發求醫時間,令併發症加劇。
更多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影響市民的衣食住行,更加令心臟病患者的健康風險增加。有研究發現,新冠肺炎容易誘發心臟病發,而且有機會令本身病情加劇惡化。本港亦有研究指出,由於患者希望避開在疫情下到醫院,以致拖延病發求醫時間,令併發症加劇。
更多不時聽到心房顫動這個詞語,大家可能未必聯想到,其實是心律不正的疾病之一,例如常常莫名感到心跳加快,或者時快時慢,有時還感覺暈眩、全身乏力……而這些症狀有機會是出現心房顫動的警號!
心臟專科陸毅康醫生提醒,心房顫動(又稱房顫、心房纖維性顫動)患者中風及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但有許多患者卻不自知!及早診斷並配合正確的藥物及手術,能有效減慢心跳速度,部分患者的心律更可回復正常,減輕不適並降低中風風險。
更多健身室內空氣不流通,倘有受感染者沒戴口罩而又咳嗽,便有被「播毒」的風險。此外,受感染者手上可能沾有病毒,觸摸健身器械後,病毒有機會殘留在器械表面,所以健身人士最好帶上手套、並先消毒器械才開始使用 ,用後切勿觸摸眼和口鼻,而且必須徹底清潔雙手。
更多提起治療冠心病,十居其九的人都即時聯想起「通波仔」或「搭橋」手術。通波仔和搭橋是一個俗稱,前者的學名是「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後者的學名為「血管繞道手術」。不少人誤以為做完通波仔手術後心臟問題便可以無後顧之憂,甚至一了百了,事實卻非如此。心臟專科醫生陸毅康醫生表示,對冠心病病人來說,手術後才是病人護心、追求健康這趟漫長旅程的開始!
更多明天(31日)是世界無煙日,衛生署今年以「煙草與心臟病」為主題,呼籲市民戒煙。署方引述數據表示,與吸煙有關的死亡人數中,近一成人死於冠心病及中風,反映相關心血管疾病值得關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