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血壓

心房顫動與年齡相關 心房顫動易中風 防止中風為治療心房顫動重點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去年底一項報告顯示,本港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82.9歲及88歲,冠絕全球已發展經濟體;然而長壽亦帶來健康的問題,當中心房顫動是香港最常見的心律不正問題之一,並與年齡增長息息相關,老人心房顫動的百分比相對高2,3;如未有配合適當心房顫動治療,更有機會出現心房顫動而中風、心臟衰竭等併發症,嚴重甚至死亡。

更多

三高定義與三高指數要重視 延誤診治可致命 患有三高飲食可多吃維他命 A 、C食物抗疫

今年二月初香港爆發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市民生活秩序大受影響,當中患有長期病患的人士更是首當其衝,其中更有患上三高(三高定義:高血糖、血脂及血壓)的人士,因而未有接受定期覆診或檢查,容易因此延誤診治而出現併發症,引致可致命的緊急醫療情況和增加相關風險。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張偉成醫生表示,保持三高指數數值正常是非常重要的,又建議病人患有三高飲食可多吃含豐富維他命 A 、維他命C食物和適量運動對抗新冠疫情。

更多

《控「壓」必讀》:關注世界高血壓日.拆解高血壓的迷思(下集)

高血壓對成年人來說十分普遍,而且數字有上升趨勢,預料2025年高血壓患者會較2000年升近60%。根據14/15 年度本地人口統計,15歲以上人士患上高血壓的機率是27%,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上升,如65至84歲的人士當中,每20名便有13名高血壓患者,情況不容小覷。高血壓患者除了需要每天量度血壓及定時服藥外,恆常運動,遵行低鹽、減糖的均衡飲食餐單亦可幫助血壓管理。現在來聽聽5位專科醫生的控壓Tips!

更多

《控「壓」必讀》:關注世界高血壓日.拆解高血壓的迷思(上集)

你知道全球已有超過13億人口患上高血壓嗎?根據最新國際指標,就成年人來說,若上壓持續處於140mm/Hg或以上,或下壓持續處於90mm/Hg或以上,便可診斷為高血壓。引發高血壓的原因有很多,高血壓的風險亦會隨年齡增加,由此引起的併發症更是不容忽視。有見及此,世界高血壓聯盟由2005年起,把每年5月17日定為「世界高血壓日」,旨在提升公眾對血壓管理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預防。究竟高血壓有什麼病徵?若管理不妥,後果有多嚴重?這次由5位專科醫生帶大家由淺入深,全面了解高血壓!

更多

年紀越大越易中招?認識心房顫動成因 及早發現治療防中風

心房顫動是中風的高危因素之一,其發生率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但不少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往往到出現嚴重併發症時才發現,惟身體機能已大受影響,可逆轉的機會很微。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楚山警告,房顫患者的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及早確診、積極治療刻不容緩。心房顫動(又名心房纖維性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正。李醫生指出,出現房顫時,心房會以每分鐘近300下的高速且不規律地跳動。一般來說,年齡越大,房顫的發病率越高;隨著人口不斷老化,房顫問題漸趨普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