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醫心事

年紀越大越易中招?認識心房顫動成因 及早發現治療防中風

心房顫動是中風的高危因素之一,其發生率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但不少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往往到出現嚴重併發症時才發現,惟身體機能已大受影響,可逆轉的機會很微。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楚山警告,房顫患者的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及早確診、積極治療刻不容緩。心房顫動(又名心房纖維性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正。李醫生指出,出現房顫時,心房會以每分鐘近300下的高速且不規律地跳動。一般來說,年齡越大,房顫的發病率越高;隨著人口不斷老化,房顫問題漸趨普遍。

更多

高膽固醇成都市隱患 醫生提醒患者有高膽固醇飲食習慣需注意

隨着冷風來襲,氣溫急降,市民較容易增加急性冠心病風險,特別是高膽固醇一族,伴隨高膽固醇,心血管出現問題的風險也隨之而提升。因此,在這段時間,大家要注意膽固醇指數和管理,別讓高膽固醇這隱形健康殺手有機會得逞。很多人都以為,只有肥胖的人士才會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但心臟科專科醫生梅震宇醫生表示,不論肥瘦的人士,身體內都存在膽固醇,當中七至八成是由肝臟製造出來,另外兩至三成則由食物中吸收(3),膽固醇高低好壞,往往受飲食、生活習慣及身體某些疾病的影響,所以身形偏瘦的人士也不可掉以輕心。梅醫生指出:「高膽固醇的主要成因,除了家族遺傳、基因變異或其他疾病之外,不良習慣例如吸煙、飲酒過量、缺乏運動、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食物,都可以令壞膽固醇的水平增加,從而令膽固醇過高。」

更多

年輕人運動後猝死 或與隱性心臟病有關

隨著港隊在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屢創佳續,全城掀起一股運動熱潮。然而,近年出現不少年輕人在運動時猝死的個案,即使是運動健將,也難逃厄運。大部分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心臟科專科醫生黃民樂提醒,年輕人猝死多與隱性心臟病有關,患者日常生活並無特別病徵,難以察覺1;高風險人士應定期心臟檢查,如心臟超聲波、運動心電圖等1, 2,以便及早獲得適切診斷和治療,減低因心臟問題而猝死的機會3。

更多

高血壓年輕化 增中風風險

中風是一種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的疾病,當中七成與高血壓有關。隨著現代人生活習慣的轉變,一向被視為老人病的高血壓,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增加中風的風險,情況令人擔憂。港怡醫院腦神經科顧問醫生朱炎培指出,控制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關鍵。高血壓患者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有機會不用服藥或可減藥量,同時減低中風風險。

更多

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自保? 嚴控血壓遠離健康威脅

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本港累計確診個案已突破一萬。有研究指出,患有某種慢性疾病的病人較易出現重症。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世界衞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四名成人男性便有一人而每五名成人女性中有一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楚山提醒,高血壓會構成全身性健康風險,市民勿輕視控制血壓的重要性,應定期量度血壓、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及定時定量服藥,有助及早發現高血壓、控制病情及預防併發症。

更多

「通波仔」治療冠心病 術後須定期服藥 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據衞生署網站顯示,心臟病是「香港第三號殺手」。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的死亡人數遠超其他心臟病,近年亦有年輕化的趨勢。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病人可接受微創手術—「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手術後須定期服藥,並且建立健康生活習慣,防止冠心病再度復發。

更多

高血壓人士注意!運動有助降血壓 醫生教你箇中竅訣

高血壓是全球常見的慢性疾病,各年齡層均受到其威脅。當血壓處於高水平,可增加中風、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若高血壓不受控制甚至會帶來致命風險。心臟科專科醫生周志康表示,運動是有效的非藥物治療,雖未必能完全取代藥物,令患者的血壓回復正常,但長遠有益身心,預防併發症出現,並有助減少所需的藥物劑量。

更多

高血壓與微蛋白尿 傷心又損腎

本地有近一成15至84歲人口患有糖尿病,但當中達半數人士並不自知患病1。另外根據衛生署2014/15人口健康調查,於15至84歲的人口當中,亦有近三成是高血壓患者,當中近一半在接受調查時才知患病2。由此可見,糖尿病及高血壓在香港相當普遍。

更多

慢性疾病患者不宜接種新冠疫苗? 醫生:視乎病情控制度

香港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劃開展至今逾1個月,累計超過40多萬人接種疫苗,惟部分市民接種後相繼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死亡個案,社會上頓時變得人心惶惶,令許多人對接種卻步,當中包括慢性疾病患者。心臟科專科醫生劉柱柏建議,慢性疾病患者如病情控制得好又非過敏體質,應盡快接種疫苗,以防感染病毒後增死亡風險;病情控制欠佳者,接種前則應先諮詢醫生。

更多

他汀類藥物 管控高膽固醇 需留意或產生肌肉不良反應

他汀類藥物(Statins)是適用於控制高膽固醇的藥物;然而亦有研究指出,7%至29%的他汀類藥物使用者會產生肌肉不良反應,如輕度肌痛,或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升高的肌肉症狀。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高遠指出:「嚴重的肌肉不良反應可以致命,若證實因服用他汀類藥物引致壞死性自身免疫性肌病(NAM),病人必須立即停藥,並接受適當治療。」

更多